生活中,很多人都有去寺庙拜佛、做功德的习惯。如果我们去寺庙,会发现神圣庄严的佛菩萨像前总是摆着各种供品,如水果、鲜花、香、灯、蜡烛、大悲水、清净等。甜美的佛教音乐。不断地,等等。

无论何种捐赠,都取决于捐赠者的意愿。只要发心真诚,功德就不会浪费。


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,在佛前供养不是“作秀”,不是伪装,也不是“表面”的功德。


我们不应该带着世俗的功利来拜佛,不应该把它视为与佛菩萨的“交易”或“贿赂”。


诸佛菩萨,一无所缺。无论你供养什么,佛菩萨都不吃。不要以为你供养了佛,佛菩萨就会善待你。偏心是无明和愚痴。


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一视同仁,无差别无差别,不会因供养的多少而区别对待。


所以人们认为那些烧高香、争顶香的人是非常愚蠢和无知的。

布施是为了培养大众的利他无私的慈悲心。看似是供养佛菩萨,其实是为自己修福。

佛教中的各种供养方式,都是方便方便的方法。它们都具有深远的意义,都是为了更好地造福大众而培育的。比如说你在佛前供奉水果,水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

这篇文章带你离“果子”更近佛教供品中的供品。向佛供果的这三个“禁忌”你一定要知道!


1.水果要新鲜、无变质


“供佛”的“果”有特殊的含义,主要有两层意思。首先,我们都知道佛教非常重视因果之道,佛说有八万四千法门,三藏十二经,底蕴就是一句话:诸法皆空,因果不空。佛前供花是为了提醒大众了解因果、尊重因果。


在佛前供花代表善因,供养的果子代表着好的结果。花开花结果,寓意着做好事会有好报。这只能通过劝人做好事来实现。改变命运。


两者,我们都应该明白,佛教不是迷信,佛不是神,而是觉者。佛是过去的人,人是未来的佛。


一切众生若能精进修行,亦能成无上佛果。


在佛教中,修行者想要达到的成就有三种,即罗汉、菩萨、佛。其中罗汉属于上座部佛教、菩萨、佛。地位属于大乘佛教,“佛”地位最高*不漏。

在佛前供果,也提醒修行者时刻精进修行,永不退缩。


为避免出现不敬、不敬、造业的情况,在佛前供果时,必须注意确保水果新鲜,状况良好,无腐烂或变质。


即使供奉过程中发现水果变质,必须及时更换好水果。


2.供养水果必须先洗净


就像在佛前一样,就像供水一样,我们供养佛的东西也是水的一部分。我们纯洁的心。既然我们有一颗恭敬的心,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每一件事都做好,而不是处理它或以次充好。


有些人做事很粗心。如果买了该洗的水果,他就不洗,带着污垢去供佛;他们不会把该清洗的水果清洗干净,并随身携带。佩戴杂叶、直接供奉等,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。

清洁任何物品就像清洁我们心中的污垢,洗去灰尘,净化我们的心灵。


清洗后的水果,清爽干净香味,让人见了就心生欢喜,增加自己的善业。供养佛果的数量并没有特别的讲究。您可以提供任何金额。将水果洗净后,拍成隆重的形状,放在盘上,放在佛前。


3.不供有臭味的水果


供佛的水果种类没有太大要求。一般我们常吃的水果,如苹果、香蕉、梨、橙子、葡萄、西瓜、火龙果等都可以。


这些水果的气味比较清爽,大多数人都能接受,也能消费得起。


但说到榴莲这种水果,它的气味却是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。最好不要将其作为供品来供奉。有点对三宝不敬了。

有人问,梨可以用来供品吗?人们相信同音“梨”的音调发音有“分离”的意思,不能用作供品。这种说法可信吗?


佛教根本没有这个说法。佛教认为“梨”有“消除痛苦、获得幸福”的意思。这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,可以放心使用。提供。


我们通常早上供养,晚上收供养。我们也可以每两三天收集一次供品。这取决于你自己的情况。


收到捐款后,水果可以自己吃,也可以与家人、邻居、朋友分享,都很好。